发布时间:2025-01-01 10:36:17 来源: sp20250101
一段时间来,一种新型虚拟商品,正在年轻人中悄然热销。为自己不够聪明而烦恼?网上有“爱因斯坦的脑子”供应,每份0.1-1元不等,销售时商家会贴心提醒你下单后秒发,可以坐等自己变聪明;失恋后痛苦不堪又无人言说,可以下单“失恋陪伴”,很快可以收获陌生人的贴心安慰开导……至于借助“树洞”倾诉自己郁闷情绪或通过“夸夸部落”收获满屏赞誉,更成了许多年轻人不约而同的选择。一方敢卖,一方敢买,成为一种彼此默契的双向奔赴。
这种被称为“情绪经济”的新经济现象,其实反映着年轻一代,尤其是“Z世代”年轻人在社会变迁过程中产生的特定心理困惑及求解选择。随着数字技术的迭代进展,人际交往的方式发生了重大的变革,数字时代的社会关系不再是简单的个体之间的简单互动,数字化生存成为当今社会年轻人的生活日常。“陌生的熟人”开始在人际交往中大量出现。远隔千里万里、素未谋面的网友,可以成为彼此倾诉的对象。年轻人这种习经为常的网络社交方式,成为他们在现实生活中遭遇挫败、沮丧时寻求情绪经济抚慰的技术和社会背景。
人的社会性特征要求在彼此交往和心灵沟通中,寻获生存的意义。生物学家的研究表明,在数字生存状态中,人们表面上似乎在一起,但彼此却处于封闭的空间中,内心处于相互隔离的状态,失去了线下的亲密感。这是网络社交中人们精神情感世界呈现出的独特景观,也是现代人尤其是年轻人社会化生存困境的重要表征。因此,寻求虚拟的情绪消费,符合当代年轻人一以贯之的线上消费模式。
年轻人的生存失意需要寻找精准匹配的情感护理。年轻一代面对的社会是一个加速社会,科技的加速和社会变迁的加速导致了个体生活步调的加速。这种快节奏的生活让个体陷入难以投入大量时间精力去建立和寻找深层次的情感陪护,但却又渴望获得陪伴的情感支持。由此,掏出手机,搜索、购买虚拟情绪服务,不仅快速,而且可以精准地匹配到自己的情感需求,个体无需再到线下单独约时间和亲友们倾诉,情绪在线上便可被精准吸纳。
虚拟的情绪经济消费作为一种新型的消费类型,除了可以帮助当今年轻人舒解内心困苦,获得心理慰籍外,还可以防止现实消费可能产生的隐私泄露之困。隐私作为“不愿为他人知晓的个人秘密”、与个人的尊严紧密相关。虚拟、陌生的“树洞倾诉”“陌生者闲聊”等,可以让失意者在被关怀和抚慰的同时,生活尊严得到保护。与此同时,也可以给陷于精神困顿中的年轻人以一种情绪助力。因此,我们应对其持有足够的理解和宽容。
但情绪经济消费的毕竟是一种虚拟商品,对其可能存在的消费陷阱,我们必须保持警惕。对消费者而言,要防止频繁购买虚拟商品隐入消费成瘾的困局和轻信虚拟商品功能误入自欺欺人的窘境。对商家而言,防止假借情绪消费恶意敛财,杜绝以合法的情绪消费之名行非法之事。对社会治理者而言,应该确定情绪消费的合法边界,引导消费者在遭遇心理困境时,更多寻求现实世界中亲朋好友或者专业人士的帮助。
“无用之用”的情绪消费,可以为自己受创的心灵堡垒进行必要的修饰,也会在单调的生活中,增添他人无权剥夺的点滴快乐。但是,鲜花会枯萎,甜言蜜语会起腻,情绪消费的“赏味期限”相当短暂。抖落尘埃再次出发,重新理性地回归意义的生活,才会拥有更多的生活意义。
(责编:赵春晓、曲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