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中国乡村)中国第二大华侨农场华丽转身

发布时间:2024-12-24 13:38:58 来源: sp20241224

   中新社 漳州7月11日电 题:中国第二大华侨农场华丽转身

  作者 廖珍妹

  因侨而生,为侨而建。成立于1953年的福建省漳州市常山华侨农场,是中国第二、福建最大的华侨农场。1999年7月1日,常山华侨农场挂牌成立常山华侨经济开发区。

  近日,笔者前往常山华侨经济开发区探访,该开发区成立25周年文艺演出在当地举行,引来众多民众和游客驻足观看。

  70多岁的老归侨葛美林同其他20多名归侨侨眷,用印尼乐器安格隆,献上自弹自唱的印尼歌曲《鹦鹉》《莎丽楠蒂》,独特的异域曲风,赢得阵阵掌声。

  “不止这次表演,夜幕降临大家经常自发聚集载歌载舞,已成为当地一道亮丽风景。”葛美林说,当地归侨及侨眷众多,能歌善舞,大家便组成歌舞队乐享退休生活,“我老伴精通电子琴和架子鼓,我们一弹一跳配合默契,还经常受邀参与演出。”

  “刚来到常山,这里村庄破旧,如今高楼林立、交通发达、街区繁华,放在当年根本无法想象。”葛美林称,她和老伴黄德安均在十岁出头从印尼来到常山生活,后来从事教师工作。

  据介绍,常山华侨农场原叫“双山”,小村庄只有几户人家。20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村庄先后安置了来自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越南、文莱、柬埔寨、泰国、缅甸、老挝、菲律宾等13个国家、地区的归侨8000多人。目前常住人口约2.4万人,有归侨及侨眷4696人。

图为常山华侨博物馆内展示东南亚风情服装。廖珍妹 摄

  常山的“侨”特色,吸引众多海内外游客慕名而来。近年来,当地精心打造东南亚风味美食文化品牌,进一步激活侨乡特色。6月28日至7月2日,第七届东南亚风味美食展销活动如约而至,众多客商汇聚,品鉴美食,洽谈项目。

  蓬勃发展的侨乡,也吸引年轻的归侨侨眷回乡创业,今年37岁的印尼归侨吴利盛就是其一。

  先前在印尼做海产生意,5年前回乡和老婆创办南洋餐厅,吴利盛透露,现在餐厅月营业额10万元(人民币,下同)左右,生意挺好。“回乡是因看重家乡发展好,交通便捷,旅游设施完善,做餐饮很辛苦,但如今看来当初决定是对的。”

  记者看到,南洋餐厅内招牌菜有印尼黄饭、印尼沙嗲猪肉串、印尼巴东牛肉、印尼咖喱虾等小几十种。100多平方米的店,高峰时吴利盛每天需张罗90桌,忙得不亦乐乎。

  “当地归侨厨艺很精湛,大家生活质量提高了也爱下馆子,归侨的经常光临,就是对我厨艺最好的肯定。”吴利盛笑道。

印尼归侨侨眷郭义彪个人出资创办的常山思源馆内,展示各种归侨文档资料、生产工具、生活器皿等。廖珍妹 摄

  去年1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在漳州市设立中国—菲律宾经贸创新发展示范园区,常山被列为漳州5个园区之一,并规划建设中菲产业深度对接园。福建蓝玉龙海产食品有限公司正是园区里的一家中国和菲律宾合资企业,产品主要销往菲律宾等国家。

  “我是泉州晋江人,选择当地设厂,是看重这里丰富的海产资源、四通八达的路网交通及完善的工业配套。”该公司总经理许泽接是菲律宾侨眷,据他介绍,公司主要生产冷冻鱼糜、鱼类、虾类、蟹类等水产品,于2015年正式投产,年产量达12000吨,目前海外订单增长稳定。

  归侨的奋斗史也是农场的发展史。常山华侨经济开发区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方子俊介绍说,如今当地已形成食品加工、机械制造、精细化工3个主导产业,其中食品加工为重要支柱产业。

  “2023年,常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0亿元,而1999年,工农业总产值仅为83741万元。25年的发展,侨城面貌焕然一新,产业质效稳步提升,归侨生活蒸蒸日上。”方子俊说。(完)

【编辑:王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