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访谈:政策齐发力 发展惠民生

发布时间:2025-01-11 02:50:34 来源: sp20250111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今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面临不确定因素增多,给部分群众的就业、收入等方面带来一定影响。今年我国粮食收成如何?脱贫群众会不会返贫?重点人群的就业如何保障?房子能不能够入住?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涉及到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针对这些问题,相关部门都采取了哪些措施?又产生了什么样的效果?我们来听听他们的回答。

  眼下,我国秋粮收获进入收尾阶段。今年我国粮食生产先后遭遇黄淮罕见“烂场雨”、华北东北局地严重洪涝、西北局部干旱等灾害,很多人担心粮食会不会减产。

  农业农村部党组书记、部长唐仁健:“目前看,全年粮食有望再夺丰收、继续增产,大家可以放心。粮食产量将继续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有望再创历史新高。”

  唐仁健表示,今年我国部分地区灾情较重,但仍实现丰收,首先得益于中央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夯实了丰收基础。各地压紧压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千方百计稳定粮食面积,全国面上增产弥补了局部点上损失。农业农村部今年启动了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统筹整合200多亿元,重点在100个大豆、200个玉米主产县推进。以往很多品种在试验示范指挥田里的单产很高,但一到大田里就下来一大截,今年这一情况大大改观。

  唐仁健:“针对这种差距,我们从耕、种、管、收、地、种、肥、药全领域、全环节查找短板弱项,针对性地拿出良田、良种、良法、良制、良机,集成组装的综合性解决方案。专家测算,300个重点县单产提升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达到了73%以上,这项工作有效对冲了灾害的影响。”

  今年以来,农业农村部全力抓好以乡村振兴为重心的三农各项工作,农业农村发展呈现稳中向好态势,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有序推进。前三季度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继续增长,农产品网络零售额保持两位数增长,带动农民收入实际增长7.3%,比城镇居民收入增速快2.6个百分点。

  这里是地处金沙江畔的云南省楚雄州永仁县,4万多亩高原晚熟芒果陆续成熟。脱贫群众李平夫妇俩在这个芒果基地务工已经5年了。

  2019年底脱贫摘帽后,当地创新搭建了“幸福里”社区平台,建立信息库,根据企业需求上门提供“管家式”“订单式”用工保障,助力脱贫群众增收。今年以来,农业农村部进一步健全完善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从发现返贫风险到识别认定再到实施帮扶,一般不超过1个月。目前,63.5%的监测对象已消除返贫致贫风险,其余均落实了帮扶措施。

  唐仁健:“突出抓好产业就业帮扶,推动衔接补助资金用于产业发展超过60%。脱贫劳动力务工规模达到3297万人,超额完成3000万人的年度任务。去年,脱贫人口收入同比增长14.3%。”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今年我国经济运行面临不确定因素增多,就业形势备受关注。“把稳就业提高到战略高度通盘考虑”是今年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的新要求。今年1—9月,我国城镇新增就业1022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85%。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基本稳定、持续好转,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规模继续增加,3297万脱贫人口实现务工增收。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党组书记、部长王晓萍:“党中央、国务院将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各方面加力推进,广大企业家和劳动者努力进取,为就业稳定提供了有力保障。”

  我国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5.2%,成为拉动就业增长的关键所在。在宏观政策层面,我国财政部门出台、完善相关政策,为经营主体减轻负担。1—8月,全国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超过1.15万亿元,激发企业活力,提振市场信心。

  财政部党组书记、部长蓝佛安:“财政部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认真组织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聚焦民生保障兜底线、增福祉,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支持企业减负稳岗,帮助重点群体就业创业。”

  经营主体负担轻了,才能提供更多的岗位。今年,我国出台一系列稳就业政策措施,推动形成高质量发展与就业扩容提质、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王晓萍:“解决就业问题,根本要靠经济发展。国务院及早明确了今明两年到期阶段性政策后续安排,在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推动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恢复和扩大消费等方面推出一批有效举措,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好转,经济社会发展就业带动力不断增强。”

  今年以来,各级政府直接支持就业创业的各类资金超过2000亿元。各级人社部门持续打造“大数据+铁脚板”的就业服务模式,“春风行动”等就业服务活动高频率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规模超过1300万人次。

  姜林欣是苏州一家医疗器械贸易公司的销售经理,今年大学毕业的他,入职刚满3个月,工作十分充实。半年前,他也是求职大军中的一员。就在姜林欣为工作发愁时,他所在的玉兰社区就业服务站的工作人员给他打来了电话。

  江苏人社一体化信息平台形成了从省级到村、社区互通共享的模式,方便求职者通过网络进行供需匹配、人岗对接。针对姜林欣的情况,服务站给他推荐了相应的技能培训课程,最终,姜林欣顺利就业。

  随着就业援助制度不断健全,城乡困难群众就业得到积极保障。王晓萍表示,下一步人社部门将加快构建部门协同、系统联动的高质量充分就业工作体系,推动就业局势持续好转。

  王晓萍:“从走势看,经济回升向好势头将持续巩固,稳就业积极因素不断累积,我们对保持就业局势稳定充满信心。与此同时,市场岗位需求总量虽然多于求职人数,但与老百姓对工作收入、社会保障、稳定发展等方面的期待仍有一定差距,我们将继续为之努力奋斗,全力确保就业目标任务完成。”

  除了就业,住房也是老百姓最关注的问题之一。今年以来,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对于房地产,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从去年到今年,从部门到地方,出台了一系列稳定房地产的优化政策。从现在实施的初步情况来看,积极的效应正在逐渐显现。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今年以来,金融部门从供需两端综合施策,出台了多项金融政策,更好满足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推动加快构建房地产业新发展模式。存量首套房贷利率下调惠及5000万户家庭、1.5亿人,每年节省居民家庭利息支出约1700亿元。”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党组书记、部长倪虹:“从数据上看,“认房不认贷”、降低首付比例和利率等政策措施起到了积极的效果,1—10月份,一手房交易虽然下降,但二手房的交易上升,一、二手房合起来同比实现了正增长。”

  倪虹介绍,当前各地“保交楼”工作在扎实推进,也带动了全国房屋竣工面积的同比正增长接近20%,这也反映出了各地政府帮助房地产企业纾困见到了效果。

  倪虹:“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企合理融资需求,促进金融和房地产良性循环。那么在新的模式下,房地产企业也要有清醒的认识,现在要拼的是高质量、新科技和好服务,谁能为群众建设好房子,谁能给群众提供好的服务,谁就会有市场,谁就会有发展。”

  今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的指导意见》,城中村改造是重要的民生工程,是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能够改善居住环境,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城市的高质量发展。

  11月8日上午,河南郑州市7个城中村改造项目集中开工。这次集中开工的城中村改造项目,将城中村改造与房地产市场调控、保交楼、征收安置问题、整改等有机结合,主要是前期已经拆迁正在实施的拆除新建的项目,共建设安置用房约163.8万平方米,总投资127.12亿元,2026年底完成建设。

  除了城中村改造,今年中央还作出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现在已逐步推开落实。倪虹介绍,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是完善住房制度和供应体系、重构市场和保障关系的重大改革。

  倪虹:“这项改革重点是拓展了配售型保障性住房,最终目的是能够实现政府保障群众的基本需求,市场满足群众多层次的住房需求,建立起租购并举的住房新制度。城市的党委和政府要担负起主体责任,解决好群众的住房问题,尤其是新市民和年轻人的住房问题,让他们能够放开手脚,为美好的生活去奋斗。”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工作,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从采访当中我们可以看到,今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党和政府仍然把“保民生”作为重要的任务,拿出真金白银、真招实招,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尽力满足人们对更美好生活的需要。风雨同舟、未来可期。(央视网)

【编辑:张子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