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工业经济更大增长空间

发布时间:2025-01-08 04:48:33 来源: sp20250108

  当前,运用多种调节措施,促进工业经济恢复,既是实现宏观平衡的当务之急,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可持续经济增长的长久之计。

  当前,我国工业经济出现恢复势头,加之政府的激励政策相继出台,增长率有望逐步回升。但据有关国际组织预测,全球经济总体上仍处于经济增长周期的低谷阶段。

  增长率是观察判断经济形势的首选指标,具有牵一发而影响全局的关键性。发生经济增长滞缓现象的短期原因,除受意外冲击之外,主要是需求端不振,即通常所说的“三驾马车”乏力,是周期性的。而经济增长缓慢的长期性原因主要是供给端不振,特别是储蓄缺乏,是结构性的。

  以上两种情况中,前者主要发生在成熟经济体,即生产无限扩大趋势与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后者主要是相对落后经济和中低收入国家出现的特征,即缺乏储蓄就会无力投资,“储蓄缺口”使经济陷入低增长。所以“经济起飞”的决定性力量,就是将储蓄率提高到相当水平。不同类型经济体有着不同的经济增长机理和特征。

  具体到中国,我国仍属于向新型工业化转型的发展中国家。因此,无论传统工业化还是新型工业化,作为工业化核心的工业经济都发挥着拉动增长的关键作用。它是一个具有全局性宏观经济效应的经济部门:不仅从需求侧拉动经济增长、从供给侧推进经济增长,而且直接影响总供求均衡和经济体的结构特征。

  工业投资是经济增长的积极力量,而投资行为取决于企业信心;国家投资,包括财政出资支付、国债转移投资等,也可以助力经济增长。另外,工业经济与进出口相互作用,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工业投资和宏观经济景气度。

  当前,运用多种经济调节措施,促进工业经济恢复,尽快回归经济增长的常态轨迹,既是实现宏观平衡和整体经济增长的当务之急,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技术突破性进步和可持续经济增长的长久之计。

  从宏观经济的总量平衡关系来说,中国不存在储蓄缺口,而是储蓄充裕甚至相对过剩的国家,因而必须通过扩大有效益的投资来实现“储蓄=投资”的平衡。工业投资和基础设施投资建设能够发挥突出作用,既可以增加有效需求,也可以形成供给能力。其中的关键在于投资的有效性和亲民性。

  投资的有效性,是避免资源无效配置的关键。在这方面,我们有过教训,也有值得自豪的成就,特别是对于基础设施建设和江河水利治理,中国工业的贡献世界瞩目。另外,投资的亲民性也非常重要。增强工业经济和工业投资的亲民性,既能更好地促进消费,增加民生福利,也有助于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从而增加劳动者收入。如此一来,具备供给能力的工业经济,就可以同时发挥创造需求的功效。

  当中国逐渐转为成熟经济体,生产扩大趋势与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是必然要面对的挑战。工业经济发展及其亲民性所体现的重要方向之一,就是努力实现和增进大众消费。工业经济不仅创造供给,也创造需求,并满足有效需求。比如,颇具技术含量的民用工业品——智能手机已成为大众消费品,更不用说衣食住行乐、个人卫生健康、老年医养护等,都可以广泛满足大众消费,从而开拓工业经济增长空间。

  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满足多元化多样性的社会需要,要由各种类型和不同组织形态的经营主体实现。工业经济倾向于更强的亲民性,就将产生更多“社会企业”。这类企业的特性是关切社会和民生福利,并通过市场化、商业化方式来实现。这是一个前途广阔的创新方向,可以从创造供给和满足需求两方面协力推动经济增长,有助于解决生产无限性与需求有限性之间的矛盾。更多社会企业助力,可以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具供需平衡的机理特质,开拓工业经济的更大增长空间。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金 碚

金 碚 【编辑:葛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