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6 03:01:50 来源: sp20241226
各具特色的民居宅院、巧夺天工的农业景观、宁静深邃的殿堂庙宇……悠悠岁月中,乡村古建或精致,或恬静,或典雅,或雄浑,书写了人文历史,记录着乡村风貌,经历过社会变迁,在新时代依然熠熠生辉。为丰富暑期优质文化和旅游产品供给,近日,文化和旅游部推出82条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带游客穿行古镇村落、名胜古迹,探访乡村古建背后的文化记忆,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随着“国潮风”的火热,游客越来越注重旅途中的传统文化体验,曾经较为小众的古建游开始走进更多人的视野。各地依托丰富的古村古建资源,探索乡村文化传承和旅游开发新路径,加大保护力度,创新文旅业态,带动了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
辽阔的土地,多彩的古村
走进安徽省休宁县商山镇黄村,古色古香的徽派风格民居映入眼帘,白墙青瓦,小桥流水,游客漫步在青石巷道,感受古老的时光印迹,品味醇厚的烟火气息。村中的标志性建筑黄村进士第尤其受游客欢迎,马头墙掩映在绿水青山中,分外雅致秀丽。
我国幅员辽阔的土地,孕育了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和极具地域特色的传统民居,凝聚着古人的生活智慧和审美情趣。文旅部推出的新一批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涵盖大量风格多样的古老民居。置身乡村古建筑群,游客可以感受民俗文化,捕捉浓浓乡愁。
从福建省泉州市喧闹的市区驱车一小时,就来到了有“中国最美休闲乡村”美誉的观山村。群山环绕之间,观山村古厝林立,厝屋与青山、绿水、梯田、老树交相辉映、融为一体。在这里,晨观日出云海,暮眺晚霞炊烟,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早期观山村藏于大山之中,不受外界干扰,村内人文旅游资源得到较好保存。全村拥有多座百年以上建筑,最早的一座距今有500多年历史。这些古厝融合闽南传统风格、南洋风格、苏式风格,形成独特而多元的建筑风格,成为观山村多元文化交融的具体体现。
各地的少数民族村寨建筑,体现着更为独特的民族文化。如四川省阿坝州桃坪乡羌寨是世界上保存较完整的、碉楼与民居融为一体的建筑群,被中外学者誉为“羌族建筑艺术活化石”“神秘的东方古堡”。
近日,贵州省黔东南州雷山县西江千户苗寨迎来大量游客,原生态的苗族民居、精彩纷呈的民俗活动吸睛无数,千余户木结构吊脚楼依山势建造,随着地形的起伏错落层叠。“我非常喜欢苗寨的吊脚楼,特地来这里拍苗族写真,觉得很有特色。”大学生张昕趁暑假来到西江千户苗寨游玩,看着民族风情满满的写真成片,难掩激动心情。
“古建筑资源作为中国乡村传统文化的样本和载体,包含丰富的生活美学、技术知识及文化习俗等信息,此次文旅部推出的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是对建筑遗产保护和活化利用的一次创新实践,游客在体验中国古代建筑营造技艺、美学理念及文化知识的同时,能够增强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吕品晶说。
在吕品晶看来,古建独特的建筑风格生动地展现了各地的建筑艺术魅力。涵盖保存较为完整古村落的旅游线路,不仅可以让游客感受传统建筑风貌,还能带动当地旅游产业发展。发掘古建营造技艺的文化内涵,能很好地展现当地民俗文化和生活场景。
时间的沉淀,营造的美韵
在某社交平台上,旅游博主孙小寒自2020年便开始记录探访古建文化的点点滴滴。她走进太原古城,游览传统古村落。探访晋商大院,一次次生动的科普讲解让她收获满满。在孙小寒看来,中国传统建筑博大精深,融合了技术和艺术的光辉,只有将其背后的故事讲深讲透,才不辜负这些古建“走过”的岁月。
“国潮风”“新中式”等旅游新风尚的兴起,给很多拥有传统文化资源的古村镇带来旅游热度。古建作为文化精神、工匠技艺的载体,承载着不同时期的历史积淀与人文情怀,以此为核心的旅游线路也逐渐风靡起来。
昔日的文庙、祠堂、古塔,是传统建筑艺术的宝库,如今也是游客如织的文化旅游景区。飞檐翘角、雕梁画栋,每一处都透露出浓厚的历史韵味——山西省芮城县广仁王庙建于唐代,结构简练、古朴雄浑,斗拱硕大、出檐深远,是现存不多的唐代建筑;河北省邢台市的扁鹊祠,按“天、地、人”三才布局,雄伟壮观,集建筑艺术、中医文化、康养休闲等功能于一体;陕西省汉中市武侯祠,现存建筑大都保持着明清时代风格。
“古民居等古建融入乡村旅游线路,受到越来越多游客的喜爱。这说明具有时间沉淀和地方特色的古建能够产生较强的吸引力,能够承载乡村的历史记忆、人文活动,助推当地旅游产业发展。”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教授刘敏说。
长城关隘、堤坝桥梁、码头古塔等古代工程营造类建筑,则体现着实用性、艺术性、文化性相统一的建筑智慧。登上北京市怀柔区黄花城水长城眺望,既能领略江南水乡的优雅风韵,也能欣赏北国的壮美风光。福建省泉州市的安平桥素有“天下无桥长此桥”之美誉,是宋元时期泉州经济发达、港口繁盛的历史见证。山东省菏泽市的永丰塔,等边八棱四门楼阁式砖塔厚重宏伟,砖雕斗拱塔檐技术填补了古代建筑史的空白,在我国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中国旅游研究院战略所副研究员韩元军表示,如今,游客对传统文化的体验开始更加注重内容的深度和游览的参与度。古建筑是传统村落的外在肌理,各地需要充分发掘梳理其背后的“老传统”“老故事”,做好文化资源保护和人文脉络传承,也要不断推陈出新,融入新元素,让老建筑焕发蓬勃生机。
成长的记忆,时尚的创意
近日,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古镇迎来了来自某小学的研学旅游团队,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游览晚清建筑群石家大院,体验国家级非遗杨柳青木版年画的制作。“选择杨柳青古镇研学,是因为这里拥有很多具有天津特色的民俗文化。我们带孩子们走进古建筑群,参观各类展览,体验非遗项目,想让孩子们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带队讲师小蒋说。
历史悠久的古村镇,不仅留下了大量建筑文化遗产,也是特色民俗和非遗的集聚之地。各地推出丰富的研学游、文化游线路,将古建游与非遗民俗文化游串联起来。
“此次文旅部推出的乡村旅游线路设计,不仅能让游客体验优秀传统乡村建筑文化,也考虑了自驾和公共交通等不同出行方式需要,还包括精品线路周边的美食、特色创意产品,美食文化、交通文化、建筑文化、乡村民俗文化、农耕文化等与旅游实现了更大范围的融合。”韩元军说,传统文化旅游产品与游客的成长记忆、时尚潮流结合起来,让人们产生更多共鸣。
各地将特色民宿打造、文创产品开发等与传统村落保护结合起来,通过举行文化节庆活动展示特色非遗,不断将文化资源转化成文旅产品,激发乡村旅游活力。同时,各地积极开发多样化旅游新业态,将自身的传统文化资源与现代旅游融合,打造更受年轻游客喜爱的文旅项目。
在浙江省诸暨市五泄镇,传统村落十四都村以明清古民居为核心,串联了农家乐园、诗画银杏、民俗风情、乡愁民宿等元素,结合“爱莲文化”开发了荷花世界博览园。在周边的红枫岭营地,露营场地、运动主题公园、自然与研学基地等均深受欢迎。
江西省吉安市兴桥镇钓源古村依太极八卦布局,被誉为浓缩中国古村建筑风韵的瑰宝。庙堂、祠堂、书院、民居等百余处古建筑像散落在古村里的颗颗珍珠,行歌台、古驿道等庐陵文化景点透着浓浓古韵。为创新业态,钓源打造“新农业+新服务+新家园”发展模式,通过村企合作,在古村内布局文化博览、创意产业等新业态,有效盘活闲置资源,带动村集体年增收30余万元,村民户均年增收近万元。
“传统建筑作为文化遗产融入乡村旅游,已成为乡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吕品晶说,激活这些历史文化资源,需要在系统性保护的基础上,通过跨界融合、资源共享,挖掘“文化遗产+旅游”的新业态,探索文旅新模式,打造文旅品牌,形成文旅融合发展的新质生产力。
乡村旅游线路带动起乡村周边景点,助力当地全域旅游发展,也将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刘敏建议,为进一步利用好乡村及周边历史文化资源,可以紧跟自驾游发展趋势,打造包含典型乡村、古建筑等历史资源、旅游场景打卡点的乡村景观带,同时也要注重提升服务标准和旅游产品供给质量,让历史建筑在活态利用中得到保护和传承。
(责编:王震、申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