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31 04:51:41 来源: sp20241231
编者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文章,风格鲜明、思想深邃、内涵深刻,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芒。这些重要讲话和文章中充满魅力的语言,是习近平总书记执政理念的真实写照,也是他人格魅力的生动体现。央视网《天天学习》栏目推出“习语品读”系列,以“新闻漫画+文字品读”的形式,带您从不同维度感悟习近平总书记的语言魅力。
2018年11月5日,习近平主席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发表主旨演讲中以“大海”为喻,阐述我国的经济体量、市场资源、人口规模等巨大优势。这一比喻形象贴切、意涵深刻,充分展示了中国经济在规模、韧性、开放、包容等方面的独特优势,点明了“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的基础和依据,在与会中外嘉宾引发强烈共鸣。
以“狂风骤雨不能掀翻大海”为喻,习主席向世界宣示面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中国经济仍然具有强大韧性,能够始终保持如大海一般的战略定力,传递出中国经济稳中有进的坚定信心。
中国不仅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还是制造业第一大国,具有全球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工业体系,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中国拥有强大的生产能力和完善的配套能力,内需市场规模超大,投资需求潜力巨大。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居民消费需求有效释放,为消费市场发展壮大提供了有力支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持续发挥。
2022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4万亿元,消费场景不断拓展,消费体验不断提升,消费市场发展韧性强劲。
2022年全年实际使用外资超1.2万亿元,按照可比口径同比增长6.3%,再次证明中国依然是外商投资兴业的热土。
今年前十个月,我国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1.1%,快于全部投资8.2个百分点。从各项经济数据看,新动能持续增长。
作为人口大国,我国14亿多人口中处于劳动年龄的人口近9亿,人口规模优势和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将长期存在,为推动产业升级提供了充足人力支撑。
习主席曾指出我国经济“潜力足、韧性大、活力强、回旋空间大、政策工具多”,具有很强的抵御风险的能力。在国内外形势纷繁复杂、风险挑战加剧的情况下,中国经济发展健康稳定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生产要素条件没有改变,长期稳中向好的总体势头没有改变。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在主旨演讲的最后,习主席以中国经历了5000多年的艰难困苦作为承上启下的点睛之句,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彰显中国经济铿锵前行的决心。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正如习主席的妙喻,中国经济是壮阔之海,无惧任何狂风骤雨,始终顺应时代潮流奔涌不息;中国经济也是包容之海,以“海纳百川”的博大胸襟,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内外发展联动;中国经济更是开放之海,真诚向世界敞开胸怀,始终与各国合作共赢,为全球发展带来巨大机遇。
总监制丨骆红秉 魏驱虎
监 制丨王敬东
主 编丨李璇
编 辑丨鲁杨
视 觉丨陈腾
校 对丨李珊珊 王卓婕 李英卓 闫田田 宋春燕
出 品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
(责编:杨光宇、胡永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