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瘦后人生就开挂?听听她怎么说

发布时间:2024-12-28 05:39:16 来源: sp20241228

  一直以来,“身材焦虑”都是人们热议的话题。“A4腰”“漫画腿”等关于女性身材的话题引发讨论,男性也会被“有肚腩、个子不够高、体态不好”等问题困扰。

  现实中,瘦下来就能让人生开挂,一切进入简单模式吗?曾经体重200多斤、半年减掉60斤的Kiny说,瘦不是终点,如今她会提醒自己不要纠结体重秤上的数字,而是更在意自己的身心健康。

  (本文是Kiny自我重塑的心路历程)

  “因为胖,我没有安全感”

  我从五岁开始,一直胖到读研究生阶段。最胖的时候到过220斤,半年时间一口气减掉了60斤,后来又陆续减到150斤,最瘦时体重为125斤。

  但从2020年开始,我的体重就在125斤到160斤之间反反复复。

  在这个反复被折磨的过程里,酸甜苦辣,我全都尝过了。

  一个女生在220斤的时候,心态上会变得很敏感、很小心。我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生怕自己说了不好的话,会被别人敷衍。

  从小到大被身材困扰,也让我变成了“讨好型人格”。当时我总在想,因为自己的身材,我需要格外对别人好,才会有人和我一起玩。

  为了能让朋友愿意跟我出去玩,我会提前查好机票门票,做好旅行规划,带好各种可能需要的东西,哪怕是创可贴、花露水……总之就想多承担一点。

  因为我会觉得自己没有别的亮点,只能是多付出点。

  一切负面情绪都憋着不敢跟别人说,很多小事也会转化成心理压力。

  之前有个朋友说好给我过生日,但最后也没出现,我虽然特别伤心,但也不敢跟对方讲,生怕我说了,好不容易交到的朋友会因此疏远我。

  因为身材,我会没有安全感,所以我希望把大家都照顾好,以此弥补自己长得没那么好看这件事。

  “减肥像是没有尽头的马拉松”

  大学毕业以后,我去了欧洲读书。“糟糕”的饮食和气候让我的体重更加夸张,但那时常和朋友一起到处玩,并没有身材焦虑。

  回国之后,在等待入职的那半年时间里,我反正也没什么正经事要忙,于是就决定开始减肥。因为我觉得进入职场之后,很多事情不只是靠实力就能把握,所以我觉得改善一下自己的形象很有必要。

  再加上其他一些契机叠加在一起,减肥正式启动。

  我没有刻意设定减肥计划,心里想着能减到160斤左右,就满意了。

  当时年轻,代谢快,坚持控制饮食,咬牙运动,竟也肉眼可见地瘦下来了。

  饮食基本就是蛋白质加上蔬菜,碳水吃得非常少,只吃中午一顿饭。

  疫情期间,公司让大家居家办公,我就每天起床后吃两个鸡蛋的蛋白、喝一杯咖啡,然后开始锻炼,都是用健身App或是网上找的运动视频跟练。

  瘦下来以后,确实觉得自己越来越好看,能穿的衣服范围也越来越广,之前没法穿的碎花裙子、不敢想的M码牛仔裤,现在终于都可以穿上了。

  大家都反馈说我减肥效果明显。我成功入职了心仪的单位,也期待自己能有一个新的面貌。

  但问题也接踵而来,那段时间我内心里其实并不快乐。

  减肥以后碳水减少,整个人必须很早就睡,不然会很疲惫。少吃碳水、多做运动还让整个人的心情和状态都很差,没有办法保持高强度的工作生活状态。

  回想起来,减肥过程中除了外界的夸赞能带来快乐,其余时间都是痛苦的。这种痛苦,不仅是源于不能吃碳水,还有一部分是因为获得的体力和精神的能量供给在减少。

  我仍然希望自己拥有生活的掌控感。那段时间我照常学习、工作、锻炼,和朋友见面,但不约饭。

  实在饿的时候就会嚼口香糖,或者强迫自己干点别的。

  心情不好,就看一些“小妞”影片,《律政俏佳人》《怦然心动》,吃“电子榨菜”,让人心情愉快。看到《老友记》的聚餐场景时就尽量不看他们吃饭。

  就这样坚持一段时间后,我的体重也逐渐减了下来。

  但减肥就像是一场没有尽头的马拉松。偶尔吃一顿“欺骗餐”或者有什么场合需要吃饭,可以阶段性满足一下自己,但不能长期脱离减肥的状态。减肥需要强大的惯性,如果自己本身不认可这种生活方式,很难长期坚持。

  白天锻炼了,晚上会觉得,“不行,我今天这么累,我需要吃点东西,不然我这一天都没有快乐。”前一天吃饱了,后面再饿着就会更难受。

  有时候太饿了也会暴饮暴食,第二天肯定会后悔,为什么我吃了这么多?

  自从开始减肥,我就踏上了一条小心翼翼的路,经常在体重秤指针的两端不断“挣扎”:这3个月我胖了20斤,然后再花3个月减掉20斤,过3个月可能又胖了10斤……

  我的生活写照:不是在长胖的路上,就是在减肥的路上。我始终没能找到特别平衡的状态,所以只能不断地在上坡下坡之间徘徊。

  “给自己的体重设一个上限”

  瘦下来的生活和我期待的好像还是不太一样。

  最开始瘦下来的时候,虽然能穿上以前不敢想的衣服,但我还是没有男朋友。

  那个时候的我特别迷茫,会陷入自我怀疑:为什么我喜欢的人都不喜欢我?是不是因为我太重了?是不是因为我不好看?是不是我不符合他们的审美要求?家里人也都在催,会说,“你都这么大了,也不结婚不生孩子。”

  我想要一个欣赏我的男朋友,一段美好的恋爱,一个稳定的结婚对象。仅仅这样朴素的愿望,也没有人来满足我。

  那个阶段,我疯狂想要认识更多的人。在一次组队桌游的活动中,我认识了一个男生。后来他向我表达了好感,我很快就和他恋爱了。

  他也成为了我第一任男朋友。

  他很高也很胖,我从没问过他的真实体重,直到分手,我也不知道。他工作特别忙,经常不回我的消息。当时我急于谈恋爱,没管那么多。后来发现这个人真的有性格上的缺陷,时常回避沟通,联系慢慢就减少了。我们俩刚在一起两三个月,很多朋友同事就劝我赶紧分手。但我不敢听劝,我太怕和这个人分手之后,就没有人喜欢我了。

  我当时已经30岁了,害怕再也遇不到喜欢自己的人。这段糟糕的恋爱,我勉强撑到了一年,但最终还是分手了。后来,是身边的同事朋友鼓励了我——“你要相信自己能过好自己的生活!”我当时也是抱着这种心态,分了手之后开始学着更加专注于自己的生活。

  遇到我先生时,我160斤,半年前领证时减到了140斤,最近加班忙又胖回了160斤。

  他一直不太在意我的外表。我记得他说过我长得挺可爱,性格也很好,觉得我俩各方面都很契合。

  和他在一起之后,我给他看过减重前的照片,他觉得我挺有毅力,很是敬佩我。

  大家恋爱的桥段相似,但每每要吃饭我会避开高热量的,我们也开发了一些不用吃饭的约会方案,比如说遛弯聊天,一起做手工、玩桌游、跳帕梅拉。

  后来,我们也顺利地决定结婚。

  改变永远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契机去推动。去年夏天,我再一次点燃了减肥的斗志,我想领证拍照的时候自己能140斤,这样更加上相。

  那段时间,吃三天代餐粉,然后再吃三天水煮青菜。配合上刮痧泡脚加速循环。最后看到自己体重一天天在往下掉,拍出的照片也更好看,感觉挺幸福的。今年,我再次准备减肥,契机是想要生孩子,需要把身体调理好,不能太胖。如果没有这些契机,我无法想象自己会变成什么样。

  在经历过反复胖瘦之后,我在心里会给自己的体重设一个上限,超过多少我就会警告自己“不可以了”“要及时控制了”。

  我的那个上限大概在160斤,超过那条线我就会很没有安全感,只有在那个体重之下,我的生活才会比较有底气,跟别人开有关身材的玩笑时才会觉得自然,超过以后我自己就会很不自在。

  到现在,我还是习惯下意识地在别人的眼光中寻找自己的形象,寻求对方的肯定。

  但减肥的过程中,我自己也在慢慢变成熟。开始学着跟自己和解,变得自洽。我会提醒自己别太纠结体重秤上的数字,而是更在意自己的身心健康。

  我开始逐渐意识到,身体上瘦下来并不是减肥的终点,更不会是我生活的终点,只有当我意识到自己是一个很好的人,能过好自己的生活的时候,人生才会回到正轨。

  文/本报记者 张知依 实习生 白悦瑶

  统筹/林艳 张彬

  链接

  如何科学减重?

  减肥不是生活的全部,但对于真正有减肥需求、想要打造健康身体的人,该如何制定一份符合自身情况的减肥计划,既科学健康又持之以恒呢?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东院区病区主任赵艳艳介绍,体重控制不能盲目地追求体重秤上的数字,应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增加运动、规律作息,只有通过科学的方式,才能达到健康减重的目的。如果是因为各种内分泌、代谢病和遗传综合征所导致的继发性肥胖,则需要去正规医疗机构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医师汤庆娅建议,首先要对自己的身体有一个初步了解,比如高体重的背后是结实还是虚胖,是上半身胖还是下半身胖,是需要先以运动为主还是先控制饮食为主,不能笼统地说自己想减5斤、10斤。

  上海体育大学教授、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特聘研究员黎涌明表示,减脂、减重、减肥是三个不同的概念。人体成分可以分为脂肪和非脂肪(包括肌肉),减脂是指减少脂肪;减重减少的可能是脂肪、非脂肪或者二者都减少;减肥是减脂的口语化表述。

  其次,尽管很多人都知道减肥的核心是控制能量摄入,增加能量输出,但是不同人群的“减肥作战图”并不一样。

  对于“上班族”,他们可能来不及吃早饭、午饭,抑或是加班太晚,无法合理安排饮食和运动。汤庆娅建议:一是根据实际情况,在三餐中选一顿吃代餐和牛奶,控制能量摄入,但并不建议三餐都吃代餐。

  二是如果睡前实在饿得睡不着,多吃一顿又担心“功亏一篑”,可以喝一杯无糖酸奶,既能缓冲饥饿感,也能避免血糖太低影响睡眠,导致第二天精神不足。

  三是在日常饮食中要有意识地增加蔬菜和蛋白质,优化膳食结构。同时,见缝插针做一些运动,通过刺激多巴胺分泌让人快乐地减肥,缓解因减肥平台期带来的压力和情绪。

  黎涌明建议,“上班族”可以通过减少久坐时长,循序渐进地利用一切机会运动,每一次运动都有益。

  针对“小胖墩”,由于孩子们还在生长发育阶段,主要还是改变饮食习惯。汤庆娅建议,减少含糖饮料和甜品、增加蔬菜和杂粮等食物摄入,尤为需要注意的是青少年减肥,不仅要关注他们身型上的变化,还有心理上的状态,考虑到青春期存在部分逆反心理,家长需要调整好自我情绪,不能对孩子急于求成。

  此外,汤庆娅提出,需注意一些“减肥误区”:比如对于5岁以下的儿童,如果体检肥胖,不建议孩子本身减肥,而是要家长改变过度喂养的意识和习惯;对于年轻的女性,莫因被同学、朋友说了一句“好胖”而陷入自卑,偷偷靠一些不合理的方法追求“骨感美”,结果出现神经性厌食,得不偿失。

  黎涌明提醒公众,每个人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多样化的运动方式,不要对身边一些减肥成功案例“盲目效仿”,因为运动方式不适宜、运动量过大、运动量递增过快都可能导致损伤。据新华社 【编辑:卞立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