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1 13:58:45 来源: sp20241221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海洋大学全体师生回信强调,希望你们以建校百年为新起点,以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完善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原创性、引领性海洋科技攻关,努力培养更多胸怀蓝色梦想、堪当时代重任的优秀海洋人才,为建设教育强国、海洋强国作出更大贡献。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为培养更多胸怀蓝色梦想、堪当时代重任的优秀海洋人才指明了方向。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快培养和储备国家战略急需人才力量具有深远意义。当前,我国已经建成了世界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体系。据统计,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1949年的0.26%,提高到2023年的60.2%;截至2023年年底,全国共有高等学校3074所,各种形式的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4763.19万人。未来,人才自主培养必须聚焦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聚焦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聚焦打造国际竞争优势,持续提升人才培养的供需匹配度,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立德树人关系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关系国家长治久安,也关系每个学子及其家庭的切身福祉。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因此,人才自主培养必须聚焦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引导学生把坚定信仰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上,把坚实信念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正确认识上,把坚强信心建立在对基本国情的准确把握上,培根铸魂、启智润心,遵循规律、明确方向,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培养体现时代精神、符合时代需要、厚植家国情怀的高素质人才。
科技创新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相互支撑。高素质的劳动者对加速发展新质生产力具有关键性作用。人才自主培养必须从国家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出发,提升科学性、前瞻性和系统性,强化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的牵引作用,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过程中,源源不断地培养对标国家发展需求的创新人才,助推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的探索、研发、转化。必须打造高质量教育体系,推进高等教育发展,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凸显人才赋能高质量发展的倍增效应。必须强化科教协同育人,健全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体制机制,实现人才培养的多样化多层次,以“创新之教育培养创造之人才,创造之人才造就创新之国家”。同时,推动教育系统与产业系统、社会系统、科技系统的有效链接、有机融合,有序推进教育链与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融合,推动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构建科技创新联合体,建设人才集聚新高地。
当今世界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教育竞争。从全球首个“海空一体”跨域航行器平台,到被誉为“行走高原的生态美容师”的草地修复项目,从极低腐蚀速率的不锈镁,到大模型赋能的智能教学平台……在前不久举行的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上,涌现出一批中国青年领衔的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社会效益好的精彩项目,充分展现了我国当前创新人才自主培养的卓越成果。未来,我国人才自主培养既要聚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也要关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锚定世界一流水准,以更高的历史站位、更深邃的国际视野,汲取人才培养的先进国际经验,汇聚人才培养的优质国际资源,激发我国在自主人才培养方面的巨大潜能优势,在深化国际合作和文明交流互鉴中不断提升广大人才的“胜任力”,展现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作者:丁义浩 杜昊,均系东北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责编:李昉、孙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