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7 13:30:11 来源: sp20241227
7月23日,广东省统计局发布上半年经济数据。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上半年,广东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5242.50亿元,同比增长3.9%。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357.49亿元,增长3.1%;第二产业增加值26106.10亿元,增长5.7%;第三产业增加值36778.91亿元,增长2.7%。
行至年中,展望全年。“期中考”既是“成绩单”也是“方向图”。
广东经济韧性强、活力足、潜力大,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变。看待广东经济运行整体态势,既要看速度,也要看质量。
不难看出,2024上半年,广东经济运行总体平稳,新动能快速成长,转型升级稳步推进,而与此同时,当前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国内有效需求依然不足,经济回升向好基础仍需巩固。
中流击水,逐浪前行。
作为借着“改革开放先走一步”的广东,一直是观察中国经济发展的窗口。春江水暖,在这片土地上,每一次的“敢为人先”、每一次的“勇立潮头”,每一步的“摸着石头过河”,都备受关注。
7月10日,2024年广东全省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会暨省委财经委会议在广州召开。
会上,广东省委主要领导表示要“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发展信心,进一步振奋起抓经济、拼发展的精气神,抓住一切有利因素、利用一切有利条件,奋战三季度、夺取全年胜,以扎扎实实的发展成果迎接新中国成立75周年。”
“抓住一切有利因素、利用一切有利条件。”接续奋斗“冲锋号”正在广东大地奏响。
击鼓催征,回声嘹亮。
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实践何以备受瞩目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四次赴广东考察,要求广东要锚定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目标,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战略任务,在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升科技自立自强能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
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广东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实现现代化的奋进之路,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
一个朝气蓬勃、干劲十足的广东,正迎面而来。
6.0%。工业生产稳定增长。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96万亿元,同比增长6.0%,增速比上年同期和上年全年分别提高3.5个、1.6个百分点。
15.5%。工业投资、工业技改投资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势头。具体来看,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5.5%,其中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8.1%,设备工器具投资增长24.1%。
8.1%。新动能产业快速发展。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8.1%、13.0%,其中高端电子信息制造业增长16.3%,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增长20.9%。高技术产品产量较快增长,新能源汽车、智能手机、集成电路、工业机器人产量分别增长25.7%、23.4%、31.1%、37.6%。
2.7%。服务业平稳增长。上半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7%。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分别增长12.7%、8.9%、6.5%。1—5月,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8.7%。
19.6%。新动能投资快速增长。全省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9.6%,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18.6%、23.9%,其中装备制造业投资增长22.8%、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26.4%。
2.35万亿元。上半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5万亿元,同比增长1.2%。城镇市场消费品零售额增长0.6%,乡村市场零售额增长4.9%。而从收入来看,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831元,增长6.7%,也比城镇居民高出2.7个百分点。
蓬勃的朝气、聚合的人气、增长的商气,汇聚成一个底气十足的广东,必将走向新的高度。
凝心聚力、迈步前行。
关键之年,广东何以迈好关键一步
在历史长河中,决定人类文明与命运发展的轨迹,往往看的是关键几步。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关键之年,看广东如何下好“先手棋”、走好关键的“步伐”?
“1310”,这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广东实践的“密码”。广东正锚定“走在前列”总目标、激活改革、开放、创新“三大动力”,让广东走在前列的步伐更加坚实有力、步履稳健、大步向前。
作为中国与外部世界联系的主要通道,中西文化在此碰撞、汇合、交融。
四十多年来的广东,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四十多年来的广东,上演着一段又一段的传奇。四十多年后的广东,必将再更高的起点上再次“蜕变”、勇立潮头。
敢为天下先,一直是这片土地上,最鲜明的特征。
看改革。改革是广东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再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改革是不变的主题。
广东,责无旁贷,一往无前。
企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近年来,围绕经商创业的痛点难点,广东市场监管部门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在登记注册领域先后实施注册资本认缴制、压缩企业开办时间、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等一系列改革,推动市场准入制度发生了根本性变革,企业开办更加便捷高效,助推企业发展提质扩量。
改革显著降低了制度性交易成本,提供了更多便利和空间,企业开办时间从一个月以上压缩到目前的1个工作日内,近五年年均新设企业100万户,发展内生动力明显增强。
当前,广东持续优化企业开办服务,着力减时间、减环节、减材料、减“跑路”,整合企业开办6个事项为“一件事”,一次性领取“照、章、银、税、保、金”等,实现企业开办“一网通办、一天办结”。
“一照通行”改革,将企业高频办证事项与营业执照合并办理,实行“一次申办、一表申请、材料复用、并联审批”,覆盖48个许可事项,60个办事场景,市场准入透明度和可预期性大幅提升。
看开放。不断优化绘就“最大同心圆”。
7月17日,广东上半年外贸成绩单新鲜出炉,进出口4.37万亿元,规模再创历史同期新高,增长13.8%,高出全国平均水平7.7个百分点,占全国比重20.6%。其中出口增长12.1%、进口增长17.1%,外贸回升向好的态势不断巩固。
作为外贸第一大省,广东外贸“成绩单”依旧亮眼。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广东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南大门,对外开放的大门也越开越大。
今天的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当下的世界发展同样需要中国。
在广东广州的一家体育企业,他们通过技术创新、设计改良等方式,将新材料、新工艺、新模式融入传统产品中,这家企业凭借技术转型升级和对产品的严格把控,对出厂后的乒乓球设置了15道检测关卡远超国际乒联标准。
企业的相关负责人吴华强告诉总台记者,平均下来每100个乒乓球里只能挑出3—5个,成为2024年巴黎奥运会乒乓球的官方比赛用球,获得来自世界各地商家青睐,以新质生产力培育传统产业,为广东的外贸注入新动能,也充分展现了我们整个技术的升级换代。
不断拓宽“出海路”的不单仅有企业,广东省内海关通过一系列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的改革措施再创新再升级,在广东省持续扩大“组合港”“一港通”改革覆盖范围,今年1—5月新增航线5条,运输集装箱量23.9万标箱,同比增长43.4%,目前两模式总航线已达62条,实现省内7个直属海关全覆盖,为企业节省物流等相关成本已超2亿元。
看创新,创新是第一动力,为制造业增添澎湃动能。
“孔雀东南飞”流行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来自全国五湖四海的追梦人南下来到广东打工。而今天,来到广东寻找更好的发展机遇,早已成为全国年轻人的习惯和首选。
广东作为经济大省、制造业大省,拥有丰厚的科技创新资源和雄厚的科技创新实力。
当下的广东正不断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
当下的广东,正紧盯颠覆性、前沿性技术,抓牢战略性、先导性产业,努力成为主要创新策源地。
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最新公布的19个新增职业中,其中有一个职业叫做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应用员,指的是运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及工具,从事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设计、调用、训练、优化、维护管理等工作的人员。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人工智能研发部的林桢哲和罗明杰便是其中的两位。他们的工作就是让人工智能成长为专业的眼科医生。
林桢哲和罗明杰告诉总台记者,他们的目标就是把人工智能和医学的融合,将人工智能的诊断算法部署在医疗资源相对匮乏地区,让那里的患者也能拥有较高诊疗水平的医疗服务,为老百姓带来优质的医疗资源。
除了科研人员,实验室的不断铺开,也为广东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奠定基础。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高水平人才高地等全面建设,鹏城实验室、广州实验室、大科学装置等“国之重器”相继布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等密集落地,高水平大学、科研院所、科技领军企业形成积厚成势。
步履坚定,铿锵前行。
“再造一个新广东” 何以勇闯新路
线路图明了清晰、实景画栩栩如生,当下的广东,正在以“再造一个新广东”的闯劲拼劲再出发,勃发新气象、闯出新路来。
大湾区春潮涌动,一小时生活圈成现实。2023年大湾区经济总量超14万亿元,以不到全国0.6%的国土面积,创造了全国1/9的经济总量。粤港澳大湾区“1小时生活圈”逐步从发展愿景成为生活现实。
自2023年7月1日“港车北上”政策落地实施以来,截至7日下午,经港珠澳大桥出入境的香港单牌车突破100万辆次。
据边检部门统计,今年上半年,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6次刷新客流车流纪录,港澳单牌车日均通行量达到7800辆次,港澳旅客超过4.2万人次,其中“港车北上”月均超11万辆次,6月份单月首次突破13万辆次。
在中山,香港青年梁汉杰正驾驶着港车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十年前,他就来到中山创业,“港车北上”的实现,为他的事业和生活带来更大的机遇。
“这一年来我每周都往返于中山和香港之间,平时我们申请‘港车北上’的时候,自己可以预约什么日期什么时间,其实是很方便的,因为我们加起来都不用一两分钟就已经完成了。”梁汉杰说。
港珠澳大桥的建成通车,极大地缩短了大湾区的时空距离;“港车北上”政策的实施,对于梁汉杰这样的创业者来说,更是将港珠澳大桥变成了一条连接梦想与现实的通道。
湾区融合正给每个人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广东,这片热土,正逐渐成为梦想起航的港湾,而新的“大湾区”传奇,也正在被书写。
“百千万”协调发展,短板渐成“潜力板”。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短板。广东正全面增强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推动国内外特别是珠三角产业向粤东粤西粤北有序转移,加快把这个短板变成“潜力板”。目前,县域地区生产总值去年增长5.2%,112个镇入选全国千强镇,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2.36∶1。
向海而行,蓝色引擎动能澎湃。广东着力优化海洋经济发展格局,拓展蓝色发展空间,打造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海洋强省建设迈出重大步伐。2023年广东全省海洋生产总值1.88万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3.8%,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18.9%,连续29年位居全国第一。
2023年,全省新开工现代化海洋牧场项目40个、总投资超120亿元,建成重力式深水网箱近5000个。全省已建成万山海域海洋牧场、遂溪江洪海域海洋牧场、南澳岛海域海洋牧场等15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
试看南粤千层绿,绿意成为广东发展鲜明底色。日前,广东省林业局正式印发了《广东省植物迁地保护体系规划(2024-2035年)》。 《规划》明确,以华南国家植物园建设引领,广东省植物园体系建设分步实施评估准入,到2030年,提升或者新建区域植物园8—15个、乡土植物园40—70个。到2035年,广东省分布80%以上的重点保护野生植物、70%以上的珍稀濒危野生植物得到有效迁地保护,基本建成以华南国家植物园为核心,区域植物园为支撑,乡土植物园为特色补充的广东省植物迁地保护体系。
改革春潮滚滚向前。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牢记总书记嘱托,紧紧抓住重大历史机遇,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不断把改革开放推向深入,绘就高质量发展的新画卷。
以奋斗的你我,成就奋进的广东。
只争朝夕,拭目以待。
(总台记者 郑澍 刘润泽)
【编辑:王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