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1 12:06:58 来源: sp20250101
攻读硕士学位一年半后,今年6月7日,28岁的河南女子张虹从蒙古国一所私立大学毕业,通过论文答辩,取得学位证书。回国后,她到我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申请学位认证,收到“暂不认证通知单”。
张虹介绍,今年,和她从同一所学校毕业取得硕士学位的六七十名中国留学生,目前都暂未获得相关认证,“有的提交申请后被拒绝,有的仍在观望没有申请”。采访过程中,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还接触到一些就读于蒙古国其他院校的中国留学生,有人在学位认证环节遇到同样的问题。
对这些留学生来说,我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外学历学位认证书”不可或缺——是证明其毕业院校授予学位真实性、有效性的重要凭证。换句话说,未经认证的国外文凭,在国内升学、就业时,几乎不会被承认。
7月24日,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发布《关于对部分国外院校学历学位认证加强认证审查的公告(五)》。公告给出的“加强认证审查名单”中,包含菲律宾、印度和蒙古国的13所院校,张虹毕业的学校位列其中。
公告透露,近期,上述院校“硕士、博士学位认证数据出现显著异常,相关举报频繁”,此举是“为维护留学人员合法权益,维持留学市场正常秩序”。公告最后,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提醒广大留学人员,“密切关注加强审查系列公告,审慎选择公告涉及院校(项目)”。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梳理发现,从2021年开始,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陆续发布过多次“加强认证审查公告”,涉及菲律宾、蒙古国、印度、泰国、马来西亚、法国、新加坡、西班牙等多个国家的多所院校。
一边是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屡次提醒、“加强认证审查名单”不断更新,另一边依旧有人不明就里,跃跃欲试。一段时间以来,部分留学中介机构将一些“宽进宽出”“学时短”“价格低”的海外院校,包装成“最具性价比的选择”,吸引着一些“想要快点拿到学位”的人。
一些中介标注的“高性价比”
我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官网“认证院校查询使用须知”中明确,中心对过去5年来,“我留学人员在外学习并获颁证书情况进行整理,提取通过认证申请案例中的相应国外颁证院校,供出国留学人员择校查询参考”。其中能查询到的院校,就是通常所说的“白名单”。除了“白名单”外,“高性价比”是一些留学者的选择。
从北京乘坐飞机出发,最快两个小时左右,即可抵达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这使得前往蒙古国留学尤为便利。
中国驻蒙古国大使馆官网显示,蒙古国有国立大学16所,私立院校92所。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查询到,被我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纳入“白名单”的蒙古国院校共有34所。
在社交平台上,与“蒙古国留学”经常一起出现的关键词是“高性价比”。比如,有的说,入学条件方面,申请赴蒙古国院校就读,不需要提交英语成绩材料;有的说,学制短,专升本一年制、硕士研究生一年半制、博士最短三年制,满足了不少人“想要快点拿到学位”的需求。而成本方面,总支出不高。
通过中介人员帮助申请,今年4月,30岁的山东人王明赴蒙古国留学。他回忆,入学申请环节有3点明确要求:“材料不能作假、没有犯罪记录、身体体检过关”。除此之外,只需要按照中介人员要求准备相关材料即可,“(当时)3天就下来了邀请函”。
毕业方面,张虹觉得,也没有公众想象中那么容易,用英文和导师沟通就很棘手。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些收费达到两三万元的留学中介机构,除“入学申请”“生活帮助”等基础服务外,还会标明提供“毕业论文辅导”“毕业答辩指导”等相关服务。甚至有中介人员承诺,“百分之百能申请,百分之百能毕业”“总的一句话,我们负责让你毕业、拿认证报告”。
以王明攻读的硕士研究生学历为例,学费需要两三万元、中介服务费1万元到3万元不等,加上各种生活开销,“总支出基本能控制在10万元以内”。
记者咨询过程中,几名不同中介人员,不约而同提到相似说法:相比于留学欧美等国家动辄几十万元的花销,蒙古国的留学费用更容易负担。哪怕是和留学东南亚等国家的成本相比,“10万元以内”这个数目依然具有不小的优势。
据了解,留学中介机构标注的“高性价比”更多体现在蒙古国的私立大学。受访者反映,不止一名中介人员曾提到,相比之下,蒙古国的国立大学的入学和毕业条件都更为严格。
和私立大学不同,蒙古国的国立大学以蒙语教学为主,留学生要和当地学生共同上课,日常作业、考试及毕业论文、答辩也几乎都使用蒙语。一名今年毕业于蒙古国某国立大学的中国留学生向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感慨,自己虽然有一定的蒙语基础,但压力不小,“需要大量阅读蒙文书籍,没有语言基础,翻译都成问题”。
正是因为国立大学要求更高,蒙古国的部分私立大学成为留学中介机构标注“性价比”的重点。
李楠是广东一所民办二本院校的在职教师。按照学校最新要求,教学岗位讲师最低应为硕士研究生学历。为此,今年4月,她所在学院的七八名行政岗老师,“组团”前往蒙古国攻读硕士学位,未来计划从行政岗转至教学岗。她介绍,此前,学校一批在蒙古国读博的教师已经拿到学位回国,并顺利评上了相关职称。其所在学校的某位校领导,最高学位也是蒙古国博士。
李楠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留学期间,这些教师每学期往往需要请假数月,单位一般都会“默许”,支持员工学历提升的选择。“毕竟对学校完成评估也有帮助,(只要)保证读完之后还回来就可以。”
山东人王明属于在蒙古国的中国留学生中的另一类人。他工作过七八年,辞职后前往蒙古国留学,准备毕业后凭借硕士研究生学历备考公务员。“对此有执念,以现在的(本科)学历,考公考编难度会比较大一些。”
王明就读的这所蒙古国私立大学,“一学期3个月,每周会安排3天左右的课程,每天第一节课从上午10点开始”。
王明说,自己所在的中国留学生班上,“年轻人少,很多人在国内都有工作或任务,下课后需要处理各种事情”,大家没有过多时间交流。他的同桌是艺术类专业,在国内经营着一家教育培训公司,“希望拿到硕士学位,提升自己公司的档次”。
张虹班上也是如此,“大家需求基本类似”——快速提升学历,从而达到职称评定或是报考单位的最低学历要求。很多人都是“工作之后才过去的,还有40多岁的,几乎没有国内应届毕业生”。
张虹和王明都说到,校园里除了蒙古国当地人,东亚面孔很多,中国人最多,还有一小部分韩国人和日本人。
在蒙古国中国留学生的具体人数,目前国内没有官方统计数据。早些时候,在相关报道中,蒙古国家通讯社曾披露过一组数据:截止到2020年6月9日,共有118个国家的19159人长期居住在蒙古国,其中有留学生2825人。在蒙古国中国公民约有7500人,包括留学生2207人。
“加强认证审查”的名单是动态的
“白名单”中蒙古国院校授予的相关学位,能否全部顺利获得我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认证?一些中介人员回复,“只要按照学校课程安排,正常出入境学习,肯定是没有问题的”。
现实情况没这么简单。
因工作入职急需学位证明材料,从学校拿到学位证书后,张虹通过社交平台的宣传广告,向一名自称“辅助认证人员”寻求帮助。她交了100元定金,约定如果认证通过再补交尾款,结果没有成功。后来她意识到,“辅助认证”其实也是一场“骗局”,“除了帮忙提交材料外,其他什么都帮不上”。
张虹毕业的这所蒙古国私立大学,在我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给出的“白名单”之内,也被列入本轮“加强认证审查名单”。张虹自称,自己出入境等方面“百分之八九十符合相关要求”。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给出的拒绝理由是:“我中心已发送核查请求,至今未收到有效回复,因此暂时无法为您出具认证结果。”
张虹解释,认证过程中,我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会通过邮件的方式,同国外校方就“学生情况、课程安排”等信息进行确认。她推测,学校没有按照要求回复邮件,“问题肯定在学校,但具体什么问题,确实不知道”。她了解到,“今年(暂时)没有拿到认证的情况比较普遍”。
社交平台上,也有在蒙古国的中国留学生发文称,因工作效率等原因,部分学校确实做不到统一标准、按时或及时回函,“给留学生带来不可预估的风险”。
现在,张虹能做的只有等。蒙古国学校处于暑假期间,很难联系上工作人员,“只能等到10月新学期开学,再看是否有新的进展”。她原本已经成功应聘一所国内高校的教师岗位,但“9月之前,要能提交学位认证材料”。她只好暂时先以本科生的身份,重新找份工作。
张虹的经历,并非个案。今年夏天,孙浩也从蒙古国一所私立大学毕业,虽然学校并未被列入本轮“加强认证审查名单”,但目前他同样暂未获得学位认证。他向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讲述,近几年,个别中介人员会安排“插班生”进入蒙古国私立大学就读,以缩短其实际留学、出境时间。“一年半的学制,有些中国留学生只出境半个月”。多名受访在读留学生、毕业生和一名蒙古国高校中国办事处的工作人员也向记者提到了这类情况。
有人说,“不止一所学校有类似问题”“部分学校学生的出境时间很混乱”。对此,我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暂停了相关学校的所有认证申请,要求学校给出解释,并展开调查。
《关于对部分国外院校学历学位认证加强认证审查的公告(五)》中写道,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持续关注认证数据及相关举报情况,从7月24日起,对包括蒙古国5所院校在内的共计13所院校,申请启动加强审查程序。“加强审查期间,上述院校相关认证申请的处理期限将相应延长,原则上自提交认证申请之日(含)起不少于60个工作日,建议涉及院校的文凭持有人与就读院校保持联系,了解相关情况。”
加强认证审查程序,将从“前置学历、语言能力、学制要求、知识储备、授课模式、毕业要求”6个方面展开。因此,除常规申请材料外,申请人需额外提交其他证明材料,认证周期比通常情况下“20个工作日以内”长出不少。
那么,相关院校为何被列入“加强认证审查名单”?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在线客服回复说,根据《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办法》第二十八条,当出现“课程设置和颁证要求与国际、国内同类型学历学位存在差异”“留服中心收到公众提供的反映相关院校或者课程存在问题的线索”“相关院校或者课程认证数据异常”等情况时,留服中心可以启动加强审查相关程序,要求申请人、证书颁发机构或者办学机构及其所属(在)国(地区)质量保障机构、教育主管部门等协助提供相关材料(信息),同时延长认证期限。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注意到,从2021年开始至今,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陆续发布过6次“加强认证审查公告”、一次“暂停认证申请公告”,共涉及超过30所国外院校。此次是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在新冠疫情后首次发布“加强认证审查公告”。此前主要是打击“部分国外院校以新冠疫情为借口,针对中国市场大肆开设低质在线课程”。
可以看出,“加强认证审查名单”的发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也为一些院校和留学人员敲响警钟——“白名单”不是“护身符”,如涉及大量违规,相关院校会随时被列入“加强认证审查名单”,影响到认证进度。问题严重的院校,学历学位认证申请工作可能被直接暂停。
留学教育不该偏离初衷
2022年,邵阳学院花费1800余万元,引进23名菲律宾高校博士,其中22名博士都备注为“毕业返校”。这批博士毕业的菲律宾亚当森大学,是当地一所私立大学,2021年11月,曾被我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列入“加强认证审查名单”。邵阳学院的引进方式和费用等是否合理,引发舆论质疑。不久后,湖南省教育厅发布通报,责成邵阳学院纠正在博士人才引进等方面的不当做法。湖南省委对学院党委书记给予免职处理。
这一事件发生后,一些地区“水硕、水博产业链”等话题持续受到关注。
1984年,国务院颁布《关于自费留学的暂行规定》,正式打开了我国自费留学的渠道。随后,自费出国留学人员逐渐增加。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从2000年的3.9万人发展到2019年的70.35万人,增长了近18倍。作为全球第一国际学生生源国,我国的国际学生生源人数是排名第二的印度的两倍。
留学教育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一些问题也随之出现。2023年年初,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唐斌等人,遴选了21名不同年龄、不同地区、不同学历层次的留学生,进行了半结构化访谈。总结访谈过程中的相关内容,他们在论文《留学教育投资的符号消费及反思》中写道,一部分留学人员,只需要学历文凭来满足就业、落户、人才引进等硬性指标。“‘文凭至上’的学历追求,使得投资留学教育偏离了初衷,学历成为一种‘符号’,投资者直接消费‘学历符号’背后的便利。”
唐斌等人认为,这背后有资本的推波助澜。他们解释说,国外以网络为依托的“政府-学校-机构”模式的产业化远程留学服务,使得留学教育投资进一步资本化运作。“外国政府需要留学生带来的经济效益,鼓励本国学校增加招收留学生比例,而与中国留学教育机构达成远程合作,可以获得教育机构的资源,从而接收更多中国留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收益链。”
对产业利益的过分追求,导致一些留学教育偏离了规范和初衷。
留学认证得到立法层面重视
当前,“一些国家针对我国留学生颁发速成硕士、博士学位”的现象,已经得到了立法层面的重视。
今年4月26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法》,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其中明确要求,“对境外教育机构颁发的学位证书的承认,应当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在这之前,据《人民法院报》报道,今年4月23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分组审议学位法草案二审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铁凝在分组审议中表示:“目前我国对国外的学位承认主要是基于与其他国家签订的互认协议,这样的互认,能够辨别真伪,但不能把关质量。草案中‘对境外教育机构颁发的学位证书的承认,应当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的规定,试图回应该问题,但是难以解决外方教育机构学位质量的问题。”
为此,铁凝提出,解决这个问题,除了在签订协议时从严把握之外,是否可以授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调查权?对不符合质量标准的,明确要求暂停认证。全国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田学军建议,在草案中增加规定鼓励专业机构进行评估,发布评估报告,以加强社会监督。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看到,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发布“加强认证审查公告”后,仍有留学中介人员在朋友圈兜售所谓“蒙古国全日制硕士、不用出国”的名额。而发布的广告中,申请的重点,也开始转向暂未被加强认证审查的“白名单”内其他蒙古国院校。
一名蒙古国某私立大学中国办事处的工作人员在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问询时说,学校被列入“加强认证审查名单”后,该办事处同蒙古国校方加强了沟通,开始多方收集留学中介机构、留学生涉嫌违规的材料和证据,但是“整顿不是一两个人、一所学校就能完成的,需要一个过程”。她认为,“从长远看,加强认证审查其实是有好处的,最起码能打击到一些违规行为,未来(所有学校的监管)都会更加严格”。
据中国驻蒙古国大使馆官网消息,7月25日,我驻蒙古国大使沈敏娟会见蒙古国新任教育部部长那仁巴亚尔,就开展两国教育合作交换意见。那仁巴亚尔感谢中方提供的支持帮助,表示蒙古国新一届政府愿同中方加强学历学科教育合作。沈大使表示,中方愿同蒙方积极开展教育合作,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助力两国和两国关系更好发展。
(文中张虹、王明、李楠、孙浩均为化名)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席聪聪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刘阳禾】